(航运经贸学院供稿)6月27日下午,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刘愿副教授受邀莅临航运经贸学院学术论坛,在学院五楼会议室作题为《看不见的手如何治理货币:理论与实证》的主题报告,刘愿副教授是北大经济学博士,在核心期刊有多篇论文发表,并承担了国家社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课题研究,这一报告是他所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研究内容。这是航运经贸学院2018年学术交流第四讲。葛春凤副院长主持,全院教职工参加。

刘愿博士首先介绍了哈耶克的货币理论的核心观点:政府周期性的扩张和收缩货币是经济危机的根源。消除经济波动的办法是在货币发行领域引入市场竞争。然后,他详细介绍了几种支持货币竞争和反对货币竞争的观点,指出微观领域的“声誉机制”具有防止货币过多发行的内在作用。比较而言,一方面,货币垄断类似于一次性博弈,时间不一致性问题将导致银行违约;货币竞争类似于重复博弈,时间不一致问题至少被大大减弱。另一方面,发行与信贷形成了一个关联博弈,发钞行为了获取持续的信贷收益而不得不在货币发行上保持足够的谨慎,以维护其声誉。因此,尽管世界各国目前基本都是国家垄断货币发行,并将货币政策当做一种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但哈耶克的货币非国家化理论还是为各国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值得在理论上深入探讨。

刘愿博士进一步通过他所从事过的三个实证研究,来探讨了这一模式在实践中的可行性和实际效果,分别是对汉代铸币发行和质量的研究、民国白银风潮时期商誉对于银行发行兑换券行为的影响、陕甘宁边区货币与法币的货币政策及其效果的比较。
互动环节中,学院老师们对数据来源、货币竞争在长期经济增长中是否仍然具有价值等问题与刘博士进行了探讨,刘愿博士也都耐心地给予回应。最后,葛春凤副院长对刘博士表示衷心的感谢,认为刘博士的讲座给大家开拓了思路,激发了大家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